雲南民族藥的發現 、發展和嬗變

  • 【字號 :
  • 閱讀: 7242
  • 發布時間: 2016-03-16 15:48:18
  •     雲南自古以來素有“動植物王國” 、“百藥之鄉”的美譽 ,是中國四大中藥產地之一 。種類繁多的天然藥物資源,是雲南民族醫藥文化形成的搖籃 。雲南省擁有中藥資源 6559 種, 居全國首位 。其中藥用植物 6157 種 ,藥用動物 372 種,藥用礦物 30 種,還有民族藥 1300 餘種,其中雲南獨有的藥用資源就達 1260 種 。中藥資源總數和藥用植物種數分別為全國的 51. 4%和55. 4%, 天然藥物資源的品種和數量均居全國之首 ,成為“雲藥”立足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

        雲南少數民族眾多,占雲南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包括25個少數民族, 其中白 、哈尼 、傣 、納西 、傈僳 、拉祜 、佤 、景頗 、布朗 、阿昌 、怒 、普米 、基諾 、德昂 、獨龍等15 個民族為雲南所獨有 。雲南各族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和知識,創造了獨具特色 、絢麗多彩的民族醫藥文化 。26個不同民族 、不同曆史文化 、不同社會經濟發展背景 、不同語言文字 、不同習俗的民族聚集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不同海拔 、不同生態環境中, 以不同的方式適應和改造自然 ;五大宗教在同一地域共存 ;少數民族原始信仰 、原始宗教 、圖騰文化豐富 。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中,不同的民族文化情感滲透形成各民族醫學中的文理 、哲理和人文精神 ,造就了雲南豐富的民族醫藥和民族文化資源 。因此 ,雲南民族醫藥文化的特色是在特定的多樣性地域內 ,以特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天然資源為背景 ,多民族醫藥文化長期互相交流 、融合形成的 。可以將雲南民族醫藥文化視為以彝族醫藥為主幹, 以漢 、藏 、傣族醫藥為枝, 以其他各民族和民間醫藥為葉的一株枝葉繁茂的大樹 。雲南民族醫藥文化是多維的,它覆蓋了多種民族和不同宗教文明的的醫藥理論和哲學思想 ,以及對疾病的治療思想和方法 。雲南民族醫藥又是多層次的, 藥物的使用雖常有交叉,卻往往同物不同用 ;不同民族的醫藥經驗既有交叉, 又有區別 ;用藥既有單方 、複方 ,也有祖傳秘方 。

        在人類醫藥科技發展的曆史進程中, 從天然植物中探索 、尋找和開發新藥一直是藥物研發中的重點 。從治療瘧疾的奎寧 、青蒿素 ,治療癌症的紫杉醇 、喜樹堿 、美登木素 ,到防治高血壓的蘿芙木堿等等, 無一不是從天然植物中發現和研究開發成功的 。雲南自然資源和民族醫藥資源之豐富, 早已被世界學者稱之為“東方的亞馬遜藥林” 。在這裏開展係統的探索 、發掘 、整理 、研究與開發是取得發現性 、原創性的重大醫藥研究成果的搖籃 。發現性研究是原創性的基礎 ,是自主創新的基礎 。上世紀70年代後期 ,我國各省區對民族醫藥逐漸重視 ,普遍開展了民族藥物的調查 、收集和整理工作 ,並在收集整理的基礎上編寫了一批反映民族藥物品種和效用的名錄或著作 。如雲南省編寫了《雲南民族藥名錄》 就收錄了雲南21個民族的藥物1200餘種 。近年來雲南民族醫藥工作者相繼編寫出版的《彝藥本草》 、《中國傣醫藥彩色圖譜》 、《雲南天然藥物圖鑒》 、《雲南彝醫藥》 、《雲南藏醫藥》 、《香格裏拉民族藥圖鑒》 、《德宏民族藥名錄》 、《納西東巴醫藥研究》 、《中國納西東巴醫藥學》和《香格裏拉民族藥圖鑒》等民族醫藥專著 ,將雲南省的民族醫藥研究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並在國內外產生較大的影響 。同時完成了“雲南省中藥材標準(彝族藥一 、二分冊) 、“雲南中藥材標準(傣族藥三分冊)的部分研究編寫工作 ,為雲南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

        20世紀70年代以來, 以雲南中醫學院曾育麟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學者以從民族藥中尋找新藥為目標, 先後獲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從雲南民族藥中開發出20多種新藥 。大理學院李樹楠教授領導研究開發的外用藥“康複新液” ,主治心血管病的“心脈龍注射液” ,以及治療乙肝的“肝龍膠囊” ,這3種藥的主要原料是一種昆蟲——美洲大蠊 ,即彩合網俗稱的蟑螂 。研究者根據白族民間應用蟑螂入藥的經驗 ,加以現代科學的提取分離方法, 成功地製成了這三種新藥 。更有意義的是, 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引起了人們對白族藥的興趣, 還開拓了科學家對昆蟲藥研究的思路 。雲南天然藥物的崛起 ,推動了雲南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已成為雲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 ,為廣大人民的健康和疾病防控做出了重大貢獻 ,必將繼續造福於人民群眾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不良反應
    版權所有 :昆明彩合網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滇)-非經營性-2022-0015┃滇ICP備2021001418號-1
    電話 :0871-63621066┃傳真 :0871-63610130┃郵箱 :webmaster@scszmc.com

    地址 :昆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信息產業基地林溪路160號┃郵政編碼 :650501

    不良反應專線 :0871-63620031┃不良反應郵箱 :snzycdr@scszmc.com


    • 微信關注